持续发力稳工业 多项新举措酝酿推出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投资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记者从10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稳增长、扩需求、增动能、优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将研究制定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指导意见,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文件等,进一步稳定工业增长,持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宏观经济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贡献率接近4成。具体来看,重点行业、地区贡献突出,电子、有色、化工、汽车4个行业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一半,9个工业大省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动能持续累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等产品产量高速增长。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在稳增长、扩需求、增动能、优环境方面下更大功夫。其中,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加大智能家居家电消费推广力度,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新启动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指导意见,积极扩大汽车消费。
在增强发展动能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新产业新赛道。关兵表示,下一步应优化存量和做大存量双管齐下。一方面,进一步加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做优做好传统产业,稳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接续增长后劲。
印发实施《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新批复组建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我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今年以来,系列部署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累计培育孵化机构1.6万多家,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超过70万家;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20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了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赵志国介绍,下一步将围绕完善科技服务业顶层设计、健全企业孵化体系、培育一体化技术市场、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四个方面努力,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部署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其中将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文件。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将聚焦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加大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跨境金融、政策性金融等支持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推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增加数字赋能。
与此同时,将积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纽带和汇聚效应,深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陶青说,将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建成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优化实施“一月一链”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推动产融更加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