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钢铁PMI指数为43.0% 传统旺季钢市乍暖还寒
3月份为43.0%,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表明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主要分项指数当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出现下滑,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显示生产出现减缓、需求稳中有升,持续困扰钢市的供需矛盾正在逐步缓解。
不过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下跌,采购量指数大幅回落,显示原材料价格仍处于下跌通道,成本对钢价走势形成拖累。4月份是国内钢市传统消费旺季,供需有望进一步改善,但在下游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上游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预计钢价仍将难有太好的表现,总体将以震荡运行为主。
3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39.2%,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七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并跌至近四个月以来的低点。
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当月采购量指数为40.4%,较上月回落9.1个百分点,跌至2014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原材料进口指数大幅回落10.5个百分点至42.0%,为近一年以来的最低;原材料库存指数两连跌,并重回收缩区间,为44.1%,较上月回落6.4个百分点,为近五个月以来的最低。
从以上四个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在环保施压、利润收缩、资金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国内钢厂生产及采购的热情明显减退,后期国内钢材产量有望继续维持低位。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2月全国粗钢产量13053万吨,同比下降1.5%;1-2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21.2万吨,较去年12月份增长0.72%。1-2月份我国钢材产量16807万吨,同比增长2.1%;1-2月全国钢材日均产量284.9万吨,较去年12月份下降10.07%。另据中钢协数据显示,3月上旬和中旬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168.2万吨和164.92万吨,旬环比分别下降5.03%和1.95%,连续两旬出现回落。
3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达到45.3%,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显示随着天气的回暖,下游需求开始启动,终端及钢贸商的采购意愿有所增强,市场交易氛围开始活跃。但该指数连续9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反映出当前市场需求仍未摆脱低迷态势,当前国内市场工业低迷、投资持续回落、地产销售低位增长,固定资产和房地产到位资金缓慢,整体市场需求依然疲弱。
3月份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1%,较上月微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回升态势,后期出口总量有望继续增加。但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由于受到多国对我国钢材进行“双反”调查及国内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钢材企业仍面临多重困难。
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2月份国内钢材出口总量惯性下滑,但较往年同期仍旧出现了近乎翻倍的局面,总体出口量依然保持着向好的势头。
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为780万吨,较1月份下降24.2%,同比增长62.50%。1-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18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4%。
当前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向好,欧央行的QE政策将推动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外需形势向好有利于国内钢材出口回升。不过,2014年以来,由于我国钢材出口量的剧增,导致其它国家对我国相关钢材产品的贸易制裁措施的增多。自2014年10月以来,10余个国家地区对我国钢材产品发起贸易调查近30起。
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的不可锻铸铁管附件、螺纹钢等产品接连受到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双反”调查;2月份继马来西亚对我国热轧 卷材、格子花纹卷材和酸洗涂油卷材裁定征收2.49%-12.19%、15.62%的反倾销税后,泰国也将其对我国未涂漆的镀铝锌钢板反倾销税率从2013年2月份的2.86%-26.22%提高到29.5%;3月26日,欧盟通过官方公报发布的通知显示,欧盟将开始对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不锈钢冷轧板征收惩罚性的反倾销税。
与此同时,3月份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而国际钢价则延续下行态势,国内外钢材价差有所缩小,加之美元升值放缓间接推动人民币贬值速度减弱,在3月份出现升值趋势,国内出口资源的币值优势也在减弱,这也将对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来看,后期国内外需求的回升以及价差优势仍将力助国内钢材出口总量的提升,但提升的空间或将有限。
不过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已连续12个季度呈“双升”状态。中农工建四大行2014年不良贷款余额共计4631.38亿元,较去年增长1231.27亿元,增幅36%。加上2014年核销转出的不良贷款,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增幅更为惊人,共计2505亿。
据统计,工行净新增不良贷款近1400亿元,中行净新增不良贷款820亿元,农行净新增不良贷款654亿元,建行净新增不良贷款635亿元。在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限制进一步趋紧。日前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建行将继续减少对过剩产能行业的投入,包括钢铁、水泥等,并且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短期内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的局面总体仍难以改变。
从以上情况来看,国内环保压力下钢厂关停减产消息不断,后期粗钢产量或将维持低位,而钢材社会库存的持续回落,显示出当前市场需求正在回暖,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与此同时,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地产救市政策接连出台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从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化调整阶段的新常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7%,显示在目前整体经济增速逐步下降之时,原有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PPI同比跌幅扩大至4.8%,创下五年半以来新低。
PPI同比已经连续36个月负增长,环比数据也连续14个月下降。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6.3%,而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9%,均创2013年2月以来新低,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工业领域通缩局面在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在如此背景下,钢材作为重要的大宗工业原料产品,将难有好的表现。
不过,虽然下调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至7%,但李克强总理重申了要 “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的坚决态度,再次强调政府已然认识到经济的严峻形势并为之预留了政策空间。3月至今,从中国领导层的讲话和央行动作来看,未来货币政策逐步宽松的可能较大,二季度将有更多利好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以对冲实体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等领域的需求将维稳,而对于地方债等金融市场风险,中央高层力图加强管控并不会放任自流,对钢铁等商品构成保底作用。我们预计在2015年内,相关的宽松政策还将延续,全年大约还有两次降息和两次降准的空间,将为钢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今年召开的“两会”,更是给中国经济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相关政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为例,其交通一体化中所涵盖“一环”、“二航”、“五港”和“六放射”规划,让人非常振奋,其所涉及的基建项目,包括机场、铁路、地铁、公路、断头路接通等,关联着数万亿基建类投资,对于钢材消费的巨大提振作用可谓不言而喻。
另外,今年“两会”上指明今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1万元拉动0.32吨钢材计算,预计将拉动256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时供电站、公路等基建也将拉动钢铁需求,这些对钢材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以新疆为例,2014年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项目已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正式启动招标,将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计划2030年完成,预计总投资456亿美元,拉动钢材需求170万吨,约占新疆钢材总产量的14%。
后期国内钢市季节性需求有望继续回升,叠加库存继续消化以及环保政策的严格实施,钢价仍有一定的支撑。加之政策层面依然有进一步出台宽松政策的预期,市场情绪有望进一步向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制造业的景气度仍然堪忧,楼市、车市、家电市场均处在去库存阶段,终端需求在短期内能否达到预期尚存疑问,而原料市场仍处在下行格局中,尤其是进口矿价跌至最近10年来的新低,成本对钢价支撑依然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钢市仍处在破冰期,4月钢价难逃乍暖还寒的命运,预计总体将呈震荡运行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