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动真格 大宗商品“断腕疗伤”——无锡40Cr钢管
文章来源:无锡市苏桥特种钢管有限公司http://www.sq40cr.com
据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检测,自2015年11月起,“供给侧”刮起了的改革新风,从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找到经济问题的“病根子”,为解决供需失衡下一剂良药。
近年来大宗商品市场跌跌不休,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惨淡经营,化解过剩产能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紧迫的难题。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大宗商品普遍成本倒挂,高层也显示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但去产能直接影响面广,预计整体大宗商品市场“疗伤”过程曲折且长。
实际上,多年前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化解过剩产能就频被提出,但在地方利益驱动下,一些落后产能常常死灰复燃,使得产能过剩落入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
“产能过剩”几乎成了千夫所指的靶子。但从根本上来看,当前钢铁、煤炭等行业亏损严重,更多是内部因素所致,企业本该停产的停产不了,市场该淘汰的也淘汰不了,产能反而越淘汰越大——归根结底市场机制失灵,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化解过剩产能最大的障碍还是地方保护。各地政府为了保障就业和增加财税收入,对钢厂有财政补贴;从上市钢企情况看,去年纳入统计的44家钢企(截止到2015年9月份),财政补贴高达46亿元,计入以后钢厂亏损192亿元;因此,这种情况对有效出清产能是不利的,但国情决定了未来相对长时间这一状况将客观存在。
要在过去三年已化解钢铁9千多万吨、煤炭2亿多吨产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论证并合理确定未来三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设定钢铁和煤炭全国总量“天花板”。
去产能最直接的结果是减少过剩行业的供应能力。对落后企业来讲,淘汰这部分产能还可能降低行业平均成本。但总体来讲,随着供应量减少,行业内价格恶性竞争程度会有所降低。
以钢铁产业为例,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如果进展顺利,对供需关系改善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粗钢产能约12亿吨,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还不足70%,属于典型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如果粗钢产能在现有基础上能淘汰2亿吨左右,全行业产能利用率将有望恢复到80%左右的正常水平,对于供需形势改善、企业盈利恢复将起到积极作用。
无锡40Cr钢管检测员统计,按照申万行业分类,以2012年至2014年年报数据来看的话,35家上市钢铁企业中有8家符合这一指标,占比已达22%。这些僵尸企业分别是:韶钢松山、首钢股份、重庆钢铁、山东钢铁、马钢股份、杭钢股份、凌钢股份和西宁特钢。钢铁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超20%。
对于中国去产能而言,实际上大方向是好的,但真正实行却面临执行不力,空喊口号的情况。假如去产能真正能够落实的话,大宗商品市场有望开始逐渐企稳,下行空间受到限制,但行业需要继续再平衡,价格不会立马反转。短时间内,少量的去产能或者去产能力度不足,对于铁矿石、钢铁和有色等大宗商品而言不足以逆转供需失衡的格局,价格因此不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扶持作用。
考虑到去产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政府强调去产能将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意味着更多的去产能将会通过市场倒逼的方式来实现。从这点来看,对多数企业来讲,在去产能尚未取得实质成效前,盈利形势将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的态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改变。
中国作为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消费国,如果中国去产能效果显著,那么对整体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就意味着市场供需恢复,产业重新洗牌并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