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城市策动长江经济带 区域产业格局重构
“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是当下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三张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全国两会期间,围绕长江经济带的话题,相关节点城市的代表委员及有关专家,向上证报记者透露了建设进度及战略构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的描述,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重庆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武汉本身一直是长江中游经济的中心,南京在长江下游一带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上海则是全流域的经济龙头,可以说这四个城市成为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区域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动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上证报记者如是说。为此,他建议将长江经济带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因地制宜,分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直辖市切实编制长江经济带的实现路径。
其实,国家层面有关长江经济带的顶层设计正在制定中。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发改委主任柴利能对上证报记者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目前该规划正在向各界征求意见,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将统筹各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到实处”。
虽然顶层设计还没有出炉,但各省市早已跃跃欲试,从交通、产业等方面积极布局,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宁波也在制定相关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柴利能对上证报记者说,宁波、舟山是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两只“龙眼”之一(另外一只是上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此宁波正谋划港口经济圈建设,具体项目包括建设江海陆都市联运的服务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完善海天联运交通节点的设施投入,把海铁联运的比例做高;打造国际生态海洋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等。
处于中部的武汉则考虑从产业发展上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紧密对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长万勇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武汉将打好四张牌,分别是产业牌、交通牌、创新牌、合作牌,实现发展空间大扩展。在产业方面,武汉将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以及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重新布局产业结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各地区产业结构都是重复和类似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产业重新布局的过程。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在重新整合,各个地方在重新定位,比如合肥在加强制造业白色家电,山东烟台在加强汽车产业。
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是上述《指导意见》中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提出的切实要求。在此背景下,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建议,加快整合港口资源,打通长江黄金水道。
合作必不可少。例如,湖南借力上港集团整合港口资源。去年12月底,湖南省政府与上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设立湖南城陵矶港务集团,整合城陵矶、长沙港口水运资源,统筹集装箱集疏运体系,形成与上海港等港口的更有效联动。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资本为纽带,加快建立上海、太仓、南京及其他北翼港口的集装箱港口合作联盟,进一步强化上海港在国际航运中转及高端航运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同时切实发挥北翼港口群的河海联运优势和补充功能,更多地分担起近远洋和区域之间的集装箱运输。
无论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一带一路”,都必须有物流通道,即需要有铁路、公路等相关基础设施为保障。据其透露,本次两会,宁波代表联合建议,在宁波和金华之间建立甬金铁路,为甬新欧(宁波、新疆、欧洲)铁路提供出海口,同时建议在杭州湾大桥的基础上,在宁波和上海之间再建一条跨海铁路大桥,以加大港口的物流服务能力。
在长江经济带各港口中试点起运港退税政策。“比如武汉的集装箱(外贸箱)出来,企业马上就能退税,这样退税时间能提前10-15天,能大大提高企业效益。目前整个长江每年会产生1000标箱的吞吐量,一旦该政策施行,企业能得到更多实惠。”
国家政策层面,若能允许我们实现国际集装箱的沿海捎带,同时开辟国际集装箱的班列经营资质,长江到宁波舟山港有个特定航线等政策,这些政策我们能享受,我们将能走得更好更快。